为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精准对接学生学习需求,切实提升思政课思想性、理论性与亲和力、针对性,10月15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在红色教育智慧基地召开“从‘真问题’到‘好教学’——思政课师生协同共研交流座谈会”。学院党总支书记韩宇、思政课教师代表及各学院学生代表参加了本次座谈会,会议由院长张旭主持。

“召开此次座谈会,就是想听听同学们的心里话,了解大家的学习需求与困惑,把意见建议转化为改进教学的实招,让思政课真正使同学们‘有所学、有所获’。”会上,张旭首先对学生代表的到来表示欢迎与感谢,并清晰阐明座谈会的核心目标。
交流中,学生代表们从“教学接受者”转变为“教学参与者”,围绕思政课学习畅所欲言,既谈收获也提建议,直击学习“真需求”。在学习目标上,有学生直言,希望通过思政课树立正确的价值判断、找到清晰的行为指引,摆脱学习中的功利心与浮躁感;在课堂体验上,部分学生点出关键问题——当前部分思政课“抬头率不高”,根源在于教学内容与自身生活、成长关联度不强,难以引发共鸣;在内容偏好上,他们普遍认为结合当下时事热点、穿插生动案例的课程,更能调动学习兴趣与主动性;在考核机制上,他们建议优化过程性考核方式,通过“能拉开差距”的设计细化考核环节和评价标准,让每一分努力都能得到认可。
面对学生提出的“真问题”,参会教师全程认真倾听、细致记录,现场主动回应学生困惑。老师们一致表示,将系统梳理、积极采纳合理建议,从优化教学设计、创新教学方法入手,着力打造既有理论深度、又有情感温度,更受学生喜爱的思政课堂。
此次师生协同共研交流座谈,既是马克思主义学院践行OBE教学理念的生动实践,更是破解思政课教学痛点、提升育人实效的重要举措。学院将以此次座谈会为契机,持续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把学生的“需求点”转化为教学的“发力点”,把调研收集的“真问题”转化为教学提质的“好办法”,切实增强思政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筑牢思想根基。
初审:韩宇
复审:陈斯雯
终审:傅晓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