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 页 >> 农院新闻 >> 正文

我校王添博士主持青年科学基金,李珊珊研究员、薛力刚副教授参与面上项目均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025年08月27日 18:51 科技处 点击:[]

8月27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正式公布2025年度集中接收申请项目评审结果,我校科研再添新绩。

我校动物科技学院王添博士申报的《人参皂苷Rk1靶向NRF2缓解氧化应激调控大鼠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的机制研究》成功获批立项,立项类别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3250030351,获批直接经费30万元。

王添博士

王添,硕士毕业于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博士就读于吉林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动物学专业。目前从事哺乳动物繁殖调控研究,具备营养代谢、内分泌调控及肠道微生物学等多学科交叉背景。相关成果10余篇,分别在Journal of Molecular Cell Biology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Sciences等国际期刊发表。

我校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参与申报的《结构动力学驱动的tPA别构激动剂发现及其脑卒中溶栓功能研究》项目(批准号:22573016)成功获批立项,立项类别为面上项目,获批直接经费50万元。

李金宇教授

李珊珊研究员

该项目由福州大学化学学院李金宇教授(目前挂职我校科技处)牵头,团队成员涵盖李珊珊研究员等我校多学科骨干力量。项目通过结构动力学模拟、人工智能筛选与体内活性验证相结合的技术路径,阐明tPA的化学别构调控机制,为发展兼具高效性和安全性的抗血栓治疗新范式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我校动物科技学院参与申报的《滤泡辅助性T细胞介导B细胞组蛋白H4K12乳酸化调控iBALT形成的分子免疫机制》项目(批准号:32573471)成功获批立项,立项类别为面上项目,获批直接经费50万元。

薛力刚副教授

该项目由吉林农业大学牵头,团队成员涵盖我校动物科技学院薛力刚副教授等骨干力量。研究旨在阐明Tfh介导B细胞H4K12la促进iBALT形成的分子免疫机制,在表观遗传学视角为黏膜疫苗开发与疫病免疫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长期以来,学校始终将基础研究与原始创新摆在科研工作的核心位置,通过完善科研支持机制、搭建高水平科研平台、引育优秀科研人才等举措,持续为科研团队营造良好创新环境。此次项目立项,既是项目团队潜心钻研、勇于突破的结果,更是学校学科建设与科研生态持续优化的生动体现。学校也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激发广大科研工作者的创新活力,推动更多团队在基础研究与关键技术领域攻坚克难,为提升学校整体科研水平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初审:王帅

复审:陈斯雯

终审:傅晓冬

上一条:学校与新华三集团举行校企合作交流会 下一条:学校党委常委会专题听取三届党委第二轮巡察工作情况汇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