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由吉林省教育厅、吉林省食物与营养咨询指导委员会、吉林省营养学会联合主办,吉林农业科技学院承办的“2025年营养改善计划学校食品安全管理与营养健康培训班”第二期圆满落幕。至此,两期培训已累计覆盖全省偏远县(市、区)中小学的400余名食堂管理人员,为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筑牢人才根基。
培训聚焦“政策落地、营养配餐、安全管控”三大模块,针对学员反馈的“农村食材采购难”“食品安全把握难”等问题,增设了《带量食谱设计》《食品安全管理重点》等专题。同时,邀请到省市场监管厅副处长赵冰山结合全省典型案例,详解食材溯源与风险防控流程;吉林大学刘娅教授团队解读了《食物营养与健康政策》;我校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李超副教授演示带量食谱编制;延边州教育资助保障处处长于明涛分享了地方经验。
在“营养健康小妙招”工作坊中,学员们通过模拟采购、配餐设计等环节,将理论转化为实操能力。省学校后勤管理指导中心胡丽敏主任强调:“培训突出‘实’字导向,确保每位学员带着政策标准、配餐工具、管理方法返岗。”参加培训的学员们表示:“通过分组实操,我们掌握了用本地杂粮替代精米白面的配餐方案,既控制成本又提升营养。”
作为国家食物与营养教育示范基地,我校已累计培养2400余名校园营养管理人才。本次培训创新建立“省-市-县”三级联动机制,组建覆盖全省的“营养改善计划交流群”,由吉林大学、吉林农业科技学院等专家提供长期技术支持。学校副校长潘力指出,此次培训班是深入落实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有关部署和教育部有关文件要求,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重要举措,进而推动营养改善计划从“吃饱”向“吃好”升级。
初审:刘启锋
复审:陈斯雯
终审:傅晓冬